農村新報訊(記者胡勝芳、呂博林、通訊員吳句兵、范美林)“稻田適量投放螺蚌,可以為小龍蝦提供天然餌料,凈化水質,但數量過多會造成危害……”3月23日,黃梅縣濯港鎮文化大禮堂座無虛席,300多名農民正聚精會神,聽水產專家講解蝦稻魚共作種養技術。
夏圩村的夏艷成認真做著筆記,不時和鄰座耳語幾句。他們村來了15人,都是去年才開始蝦稻魚共作,“前年,村主任王國利帶頭共作300畝,當年就獲利近90萬元?!痹谶@之前,村里都是種植普通水稻,現在全村30戶村民,2000多畝地,全部進行蝦稻魚共作?!罢J真聽專家講課,科學種養,今年的收入還可以更高一點?!毙炝宓膭⒑?,2015年開始種養蝦稻,前兩年每年收入約3萬多元,去年收入達到近8萬元。
為鼓勵農民積極開展高產高效、節能節地、生態環保的稻田新型生態種養模式,黃梅縣先后出臺了土地流轉、信貸、補貼、獎勵等優惠政策,并將稻田綜合種養工作納入全縣科學發展績效考核范疇,鼓勵鄉鎮和部門一起支持壯大稻田綜合種養規模;同時對各部門的省級現代漁業、農業綜合開發、小農水和新農村建設等財政支農資金進行科學整合,扶持引導企業和農民開展稻田綜合種養。
“豆漿可是蝦苗最喜歡、最有營養的人工餌料?!绷钠鹞r稻共作,紅馬生態農業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紀文明侃侃而談?!拔r吃掉田里的蟲子,保護水稻成長;蝦的糞便成為水稻生長所需的肥料,田里根本就不需像從前那樣撒化肥、噴農藥。蝦稻共作,綠色生態環保、收益大,每畝水稻產量高達1000余斤,還省了過去每畝100斤化肥、150元的農藥成本,蝦的品質就不用說了,搶手貨?!?/span>
讓紀文明尤其自豪的,在公司的示范帶動下,濯港鎮12.66萬畝水田,已經有4萬多畝進行蝦稻共作,其中規模50畝以上的有700多戶。紀文明告訴記者,今年蝦稻共作面積將新增4萬畝。
農藥化肥少用甚至零使用,生態效益明顯提高;規?;?、專業化、標準化管理,濯港鎮的稻蝦魚共作是一個縮影。黃梅是全省水產大縣和稻田綜合種養示范縣,全縣總水域面積36萬畝,適宜發展稻田種養的低湖田有40萬畝。目前,該縣已開發蝦稻魚共作面積24.6余萬畝,較單一種糧增加純收入5億余元。
掃一掃
掃一掃